如果不是滴滴賣車的消息傳出,剛剛過去的這周末簡直是沉悶至極,沒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新聞。既出租專車到快車、代駕后,滴滴再次布局新車領域,想要通過雙12這個契機再開辟一個戰(zhàn)場。
借代駕切入新車銷售 滴滴雙12賣車還是有底氣的
按照滴滴的說法,將在雙12當天開賣,首批車型奔馳GLA和皇冠,各100輛,前期通過APP試駕頁面預約后,當天憑線上憑證到店取車,北上廣深杭成六個城市同步覆蓋,滴滴一直有的一元傳統(tǒng)也在此次試駕上得以延續(xù)。這是關于滴滴賣車的介紹,但問題來了,以試駕為切入,通過線上導流線下買車能賣的出去嗎?易車,汽車之家等早已經(jīng)給了答案,難!
先看團隊資源,自從滴滴快的合并后,后者的影響力被逐步弱化,自從滴滴戰(zhàn)略轉(zhuǎn)型出行平臺后,快的團隊已經(jīng)被弱化,僅僅負責代駕和試駕兩條業(yè)務,在十月上線試駕平臺后,確實引起了很大的關注,被認為是滴滴產(chǎn)品系列中變現(xiàn)能力最強的一端,而目前與滴滴試駕的品牌也超過100多車型,從10萬家用得到100萬豪華幾乎全覆蓋,滴滴此次想通過試駕到賣車的過度,底氣也是來源于快的團隊在試駕業(yè)務的穩(wěn)固根基,從10月到12月,用戶也有了一定積累,并且碰上年底沖業(yè)績的大促銷時期,滴滴雙12賣車時機選的是沒問題的,這是滴滴的底氣,但還有問題,即所謂線上賣車的痛點。
場景轉(zhuǎn)化與轉(zhuǎn)化率 線上賣車函待解決的痛點
最主要為人詬病的就是所謂場景過度與購買轉(zhuǎn)化率。從體驗到購買,從商業(yè)邏輯上是順承的關系,例如餐飲的試吃,美容的體驗,但這次都是高頻次的低消費服務,在中國房子和車子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大件,大部分用戶的汽車消費都是低頻次低消費的,五年甚至八年才會考慮換車,而且家用的暢銷車也就朗逸、科魯茲、?怂、卡羅拉等這些15w以內(nèi)的緊湊小車,這些車是不愁賣的,經(jīng)常是需要提前預定,這部分市場占據(jù)整個中國汽車消費的70%以上,而剩下才是商務,豪華等市場,這點從滴滴首批選擇的售賣車型的皇冠和奔馳GLA就能看出來的。
于是就會出現(xiàn)這樣一個現(xiàn)場,來試駕的人很多,從12w的朗逸到40w的GLA都很多人預約,但最終大部分買的多是朗逸,這就是體驗到購買的主觀差異,再說轉(zhuǎn)化率。根據(jù)汽車之家的數(shù)據(jù),從開始試駕到進店洽談到最終成交的轉(zhuǎn)化比率是非常低的,根據(jù)可以查到的數(shù)據(jù),轉(zhuǎn)化率可能只有5%到7%,這個是行業(yè)現(xiàn)狀,不是單憑滴滴一家就可以改變的。在此之前,好車駕,小馬購車等主打試駕O2O的平臺已經(jīng)替滴滴趟過渾水,最終的結果就是放棄試駕——購車的模式,轉(zhuǎn)型其他業(yè)務。
買房和賣車一樣 價格低才能讓用戶痛快掏錢
這讓筆者想起了去年淘寶雙12買房的案例,也是和滴滴一樣的行業(yè)大佬萬科發(fā)起,通過線上展示預約,線下購買,噱頭非常足,效果非常差。這個案例和滴滴今年在雙12賣車邏輯是一樣的,歸根結底的就是用戶轉(zhuǎn)化率的問題,吆喝聲一片,真要讓用戶掏錢買,就是寥寥無幾。本來純線下的汽車消費,能讓用戶跑線上來,唯一的因素就是價格,在滴滴這次的賣車計劃中,關于價格是一筆帶過,價格均比廠商指導價便宜4萬左右,接近市場終端成交價。如果是接近終端成交價,那為何不直接去終端買,而是要通過預約,再審核,然后試駕,再購買,本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成了走流程,和房子一樣,價格如果降不下來,線下再花哨的營銷都是空談,價格才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要去線上賣的最主要因素。
滴滴本身是具備很強的議價能力的,有著2.5億龐大的用戶基數(shù),可以跳過運營商,直接和車企合作,從而砍掉中間利潤,通過價格吸引用戶線下買車,如果能做到這樣,即使轉(zhuǎn)化率再低,成交量也不會太差,但這次滴滴很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,依舊是和經(jīng)銷商合作,價格自然也僅僅是接近終端成交價。
汽車市場激戰(zhàn)正酣 滴滴也想插一腿進來
以上的各種因素痛點其實都是建立在汽車市場的火爆發(fā)展上的。過去的模式是汽車之家易車線上獨大,各種引流接廣告。線下4s店自成體系,各類爭議問題不斷爆出,這種狀況維持了很多年,直到最近。先是圍繞汽車后服務市場的O2O上門洗車被曝接連倒閉。然后中國好聲音魔性的優(yōu)信二手車,包括后來的人人車等圍繞汽車的各類平臺噴涌而出,汽車市場突然就火起來了。天津大火燒毀千輛進口車,車展模特新規(guī),新車評,愛極客評車,吉利博瑞大賣,奇瑞路虎國產(chǎn)……就筆者作為一個普通人接觸到的各類信息,足以給消費者一種感覺,汽車市場很火,廠家投入大了,廣告宣傳多了,媒體勢頭強了,汽車價格降了。
正是這樣一種被炒熱的氛圍讓圍繞汽車的各類產(chǎn)業(yè)在今年收到了更多的關注。而滴滴作為以汽車為核心,主打出行的線上平臺,自然是要在這場紅海淘金的浪潮中露臉的。在筆者看來,此次的滴滴賣車更多的是一種宣傳,一種營銷,就算這次雙12賣車打臉了,但后續(xù)的滴滴二手車,滴滴汽車救援,滴滴駕校等,都會衍生出非常多的玩法。這次雙12滴滴賣車只要達到一個回籠關注的目的,把滴滴拉回汽車市場的中心,那就不虧。
滴滴賣車可能只是一個雙12的噱頭,但圍繞著二手車市場,新車市場,后服務市場的爭斗,才剛剛開始,對于消費者來說,價格因素是最為重要的,無論你平臺如何議價,如何引流,如何撕扯,我們要的就是便宜,優(yōu)信解決不了,滴滴上,滴滴解決不了,還會有更多的選手前赴后繼。
滴滴要賣車了,買嗎?
A.線上賣車不靠譜,不買。
B.價格比4S店低,可以考慮。
C.窮逼一個,買什么車。
D.先搖上號再說。